欢迎光临安徽天雀养生有限公司!

养生不是一味吃也不是一味锻炼 朋友圈养生贴靠谱吗

时间:2017-06-12 11:33:40 发布人: 浏览:


 

一场名为“八音和乐·千古心印”的养生音乐晚会昨晚举行,向市民传递音乐养生观念。

一场名为“八音和乐·千古心印”的养生音乐晚会昨晚举行,向市民传递音乐养生观念。

熊继柏。

熊继柏。

    参会人员在大会会场附近选购养生产品。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参会人员在大会会场附近选购养生产品。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与会嘉宾用手机记录大会现场。《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与会嘉宾用手机记录大会现场。《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迪亚拉是我国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博士后。《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迪亚拉是我国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博士后。《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一会发一条五脏排毒时间表,叫我照着做,一会说多吃十种食物可长寿,一会说每天6000步,疾病远离我……”市民小蔡每每看到爸妈发来的养生信条都哭笑不得。小蔡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许多人爸妈朋友圈里的养生贴时时花样翻新,令人目不暇接。那么,这些养生贴说得对吗?借着2017中国(惠州)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的契机,东时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医大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熊继柏,以及我国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博士后,马里共和国籍、成都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迪亚拉等多位专家。

养生核心是人与自然合一

有人说,多吃某种食物不会得癌症,有人说每天6000步疾病远离我……这些认识正确吗?昨日上午,国医大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熊继柏为此专门辟谣,“很多人认为养生就是多吃点什么东西,或者多点锻炼,这些都是误导,都不对。”

熊继柏说,养生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合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变化,以及人自身的生活规律,逆反规律来就不是养生。尤其是,人自身是有差异的,适合A的养生方法并不一定适合B,因此不能追求千人一方、千人一菜。

他进一步解释称,首部提出完整中医理论体系的《黄帝内经》就对“养生”作过归纳,即“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也就是说,聪明人的养生要遵循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调和疏导自己的情绪变化,劳逸结合,就是养生。

“例如说冬天保暖,夏天防暑便是自然规律,如果你逆势而行行,必然就不是养生。又如调节情绪,如林黛玉,多忧思便郁郁寡欢,范进中举狂喜至疯颠,都是一些例子。”他说,劳逸结合就更能容易理解了,久坐伤腰,久行伤筋,久卧伤气,都是人们不注意劳逸结合产生的恶果。

多吃某类食物能排毒是偏见

相信不少读者都看过一份五脏排毒时间表,提出肝排毒时间23时至凌晨1时,胆排毒时间凌晨1时至3时等,并要人们怎么对应着做。还有的文章说多吃某类食物能排这毒那毒。对于这一说法,熊继柏这完全是对中医养生的偏见,中医养生讲究的是顺应自然和人体的规律。

“你会发现人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有的人就是喜欢吃某类食物,这是身体在发出信号,表示他需要补充这类食物,他就会想吃。但另一些人却不会,那就是他的身体对这类食物的需求并不高,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而提到许多人很熟悉的艾灸,熊继柏称,灸包括针灸和艾灸,两种不同的治病方法,是西汉前人们治病的主要方法,但也不宜乱用、滥用,尤其是针灸,更要讲究卫生消毒,要到正规合法的医疗机构接受使用。

不必苛求突然转成全素食

素食是城市中许多人养生的方法,迪亚拉也是。他认为,素食对人体确实有好处,称自己一周中至少有一天或几顿是全素,有时候做不到一整天都全吃素食,就吃一顿,这样一周有几顿。

“有的人从小就全素,他就这样长大了,这样很好没问题,但一个并非全素食长大的人,就不必苛求突然转成全素食,这样是会生病的。”他举例称,在成都他就接诊过一位40多岁的男病人,他来看诊时他表示全身乏力,脚肿,怎么都看不好,就来看西医,经过问诊,迪亚拉才知道这位患者因脂肪肝而把自己的饮食由无肉不欢转成全素食,经过治疗和饮食调整,病情才好转。

“想换为素食,我们要以慢慢地循序渐进地改。如果实在不想压抑自己爱吃肉的天性,又想养生,那就吃多点菜少吃点肉,或者一周拿几顿或一天来吃素食,这完全是可以的。”

每天6000步未必适合每个人

体态轻盈,整个人都神轻气爽,感觉更健康了,有人认为辟谷是个养生好方式;但也有人表示辟谷的过程太反人类、太痛苦了。

他认为,忽然的辟谷对肠胃有伤害,更不鼓励人们为养生而突然辟谷,“如果渐渐地减少吃东西的量,再到减少一顿这样的方式就比较合理。”

迪亚拉称,对于养生,他不建议人们效仿别人的做法,即使是运动,有人一直在运动可能经常每天6000步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如果从来坐着不动的人忽然每天6000步,身体肯定吃不消,这就容易出问题。

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 周智聪

养生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合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变化,以及人自身的生活规律,逆反规律来就不是养生。尤其是,人自身是有差异的,适合A的养生方法并不一定适合B,因此不能追求千人一方、千人一菜。”

——— 国医大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熊继柏

长寿

中医药专家谈如何才能长寿

想健康长寿做好7件事

长寿是很多人养生的追求目标,那么长寿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做才能长寿呢?在2017中国(惠州)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长寿论坛上,三位中医药界专家畅谈长寿秘密。专家们表示,养生是伴随人类的终生之事,需要将养生贯穿到日常生活中。

持续性养生是终生之事得持之以恒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张登本说,谈养生不谈《黄帝内经》就没有谈到根,凡是谈《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就必须明白其中对影响人类生命寿夭因素的论述。“人类性命的长短与肾气、脏腑、阳气的盛衰,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等。”

张登本认为要想长寿,就要建立终生养生的理念,《黄帝内经》非常注重养生的持续性,认为养生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伴随人类的终生之事。

张登本建议老年人要把养生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之中,把从事每一件生活、工作中的事情都纳入到养生范畴之中,都按照养生的要求去对待,即所谓“养生生活化”,日久成自然,逐渐形成事事讲养生,处处都养生。

生活习惯

主吃蔬菜和鱼 按中医理论选食材

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副教授陈建萍介绍,香港男士平均寿命为80.87岁,成为全球最长寿的男性,而香港女性的寿命更长,平均寿命为86.57岁,目前也是世界第一。香港这么狭小的地域,居民的寿命为何这么长?陈建萍认为这和香港居民的饮食习惯有关,香港人喝东江水,主要吃蔬菜和鱼,将中医融入四季汤水,能够按照中医理论来选择食材,喜爱运动、进取学习、家庭和睦等都对长寿功不可没。

娃娃抓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必需条件

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主席助理姚重璞认为,养生是指人的生命过程中,坚持科学的生活观,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达到身心健康长寿目的。其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养生的必需条件。“养生要从婴幼儿抓起,养生涉及多行业多方面,医药养生只是一个方面,希望更多人能参与到其中。”

每天要做好的七件事

陈建萍说,要想长寿,必须每天健康生活,做到七个方面:

1、一定要吃好3顿饭

2、睡好8小时

3、每天坚持运动半个小时

4、每天要笑

5、身心健康

6、每天一定要大便,排除毒素

7、一定要家庭和睦;不吸烟不酗酒。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范文燕

膏方

专家学者谈膏方用药心得

膏方虽好 不是人人都适合

“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这是全唐诗《宫词补遗》写的是杨贵妃“暗服阿胶”的故事。俗话说无胶不成膏,膏方又属中医里八种剂型之一。膏方那么好,是否是每个人都适合呢?在2017中国(惠州)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膏方论坛上,三位专家学者分享他们的心得。

膏方调养一人一方 随病加减

在膏方论坛上,围绕着“中医膏方与体质养生”这一主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张晓天分享膏方与养生的心得。

张晓天说,现在人亚健康比较多,而中医膏方可以调理体质。“每个人的体质在‘九种体质分型’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症状差异,膏方调养用药不能千篇一律。”张晓天说,膏方的特点是,补虚扶正,救偏却病;一人一方,随病加减,功专效宏;易于贮存,便于服用。

张晓天特地介绍:益气复元膏方、活血养颜膏方、滋阴润玉膏方、温阳益气膏方、温阳暖宫膏方等多个膏方。例如,益气复元膏方对气郁质症状的患者、血瘀质症状的患者具有一定功效。

禁忌人群孕妇和婴幼儿不宜用

就“中医膏方临床应用”这一主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主任医师王佑华介绍,膏方功效是以调阴阳、补五脏、益气血、助正气为主兼顾祛邪治病,体现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膏方还具有疗效显著、服用方便、适用性广、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价格低廉等特色。

王佑华讲到,膏方的组织思路应该坚持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气虚血虚等选用阿胶,阴虚者选用龟板胶、鳖甲胶,阳虚者选用鹿角胶。

“膏方对少年儿童、身体虚弱多病的人、亚健康人群有很好的作用。”王佑华认为,孕妇、婴幼儿、肝炎及结核等活动期患者、各类疾病发作期患者属于不适宜服用膏方。

王佑华介绍,服用膏滋药,以冬季为宜,因膏滋药比较滋腻,热天服用,不易消化吸收。同时一料膏滋药,一般要服6~7周,在气温较高时,容易变质,一般以冬至日起四十五天左右,即头九至六九为最佳时间。

无胶不成膏阿胶具有补血养血的功效

“俗话说,无胶不成膏。”在膏方论坛上,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周祥山介绍,3200个中药经典名方含有阿胶,广泛应用于内科、妇科、产科等。

周祥山说,阿胶功效创新研究上发现,阿胶具有补血养血的功效,根据《美国中药杂志》,阿胶能促进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升高,促进骨髓和脾造血干祖细胞BFU和CFU的增殖,提高外周血造血因子量。

周祥山表示,阿胶功效创新研究还发现,阿胶可以抗衰延寿、提高免疫、养容养颜等。

知多D

何为膏方?

膏方,又膏剂或膏滋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辩证论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作用明显、服用方便的中医特种保健品,是中医的一个鲜明特色。

食疗

食品领域专家支招健康饮食

每天应吃多于12种食物

人离不开吃。如今,怎么吃才养生,成为绝大多数人关心的话题。在2017中国(惠州)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食品论坛上,几位专家先后围绕食品主题发表了观点。

食疗“五色”食材应以黑为首

国家农业部黑色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赖来展说,食疗是养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某些传媒大力宣扬“舌尖上的世界”,也许有一定道理,但如果过分强调味觉细胞的感觉来发展健康食品或鉴定品质,那就有失全面,本末倒置。

他提出优选长寿养生食品的四项基本原则包括:生态和基因远缘、小粒型全食物、五色食材搭配黑为先、阴阳平衡阴为重。赖来展进一步表示,在植物素食方面,应优选富含膳食纤维的小粒型“全食物”,即自然食物能全部能当作食品的食材,如芝麻、豆类、糙米、黑米、小米、小麦、玉米等籽粒类和葡萄、西红柿、桃、李等果实类。

赖来展还认为,应弘扬“五行”学说,提倡“五色”食材,食以黑为首,合理搭配营养,优先选用具抗氧化功能的富硒黑色食品。

怎么吃肉

“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没腿”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蒋卓勤说,合理饮食+体力活动,可以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

怎么吃才能吃得健康?蒋卓勤认为首先应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种食物的营养都不一样,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他建议每天食物种类多于12种,以谷类为主:谷薯类250~400g(全谷、杂豆1/3),主食(细)可选大米、小麦,附加食(粗)可选玉米、小米、高粱、豆类、薯类。此外,应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吃适量鱼、禽、蛋、瘦肉。怎样选择肉类?蒋卓勤幽默地说:“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腿的。”例如猪牛羊不如鸡鸭鹅,鸡鸭鹅不如鱼。此外,应少油少盐,控糖限酒。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

花絮

老外用普通话讲中医养生法

黑人,中医,当马里共和国的Diarra(迪亚拉)上台作为专家演讲中医养生之法时,台下都震惊了。“一名黑人,讲中医养生,我们听得懂吗?”那一刻,不少人的心里都在这样想。然而,他却再次让现场疑惑的人们跌破眼镜,“中医药,国之瑰宝。”没错,他用流利的普通话作演讲,每个人都听得懂。

他就是我国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博士后——— 马里共和国国籍、成都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Diarra(迪亚拉),他昨日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和”养生》为题做了精彩的演讲。

中医文化应全世界共享

“中医和中医养生是无国界的,中医文化应是全世界共享的。”迪亚拉从外国人的角度,谈了中医养生。“中医药,国之瑰宝!”迪亚拉认为,中医药学,是以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为基础,经过数千年以亿万计的人而不是动物为载体的临床诊疗经验积累、发展起来的医学科学,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中医养生学,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保健学科,具有丰富的原创内涵。

中医最大特征强调天人合一

迪亚拉博士认为,中医养生的最大特征就是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从整体联系的角度来把握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规律,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四大原创的诊疗核心理念。

这四大原创的诊疗核心理念,首先是用整体观认知健康与疾病,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形神合一”,从整体认识部分,强调整体决定部分,重视从人的整体功能把握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的整体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其次用中和观调治健康与疾病。再者用未病观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另外就是用制宜观关注个体的健康与疾病。

演讲完后,他成为媒体宠儿,被记者们包围着接受采访。

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 冯丽均

相关新闻

听养生音乐晚会体验“五音疗疾”

东江时报讯 记者侯县军 昨晚,2017中国(惠州)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闭幕前,举行养生音乐晚会,这是大会主办方第一次将 “养生音乐”引入大会中。

该场名为“八音和乐·千古心印”的养生音乐晚会,时长1个多小时,向市民传递了音乐可以养生的观念。

音乐何以养生?据国际养生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刘焕兰介绍,养生音乐会和一般的歌舞晚会可不一样,不仅可以听,还有保健治病的功效。

刘焕兰说,古人早就认识到五音调五脏的道理,并有先乐再药的说法。刘焕兰表示,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通过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状况,使人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

从生理学上说,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也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例如,中医强调木音,可以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现代研究也发现,音乐可以让人体释放内皮肽,让人心情舒畅;中医认为土音可以调整脾胃消化系统,达到健脾的效果。而这些方法很多老百姓并不知晓。”